主次分明主次注册摄影师主次对应关系主次不明液体静压轴承周展主拨盘周竹虚主垂面在摄影中,构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构图侧重于组织结构形式凯时k66入口登录,主要有点、线、面三大结构特征,以及 X、S、V、三角、对角、阶梯等各种符号。广义的构图则偏重于形象思维,注重心理层面的感悟,主要有主体与陪体、对称与均衡、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
狭义构图中对点、线、面的正确理解与娴熟运用,就成了培养构图综合能力的基础。前两篇中《风光摄影的美学表达》 作者 李凡 各用三张图片示例了点的表现形式(点击查看内容)及线的表现形式(点击查看内容),接下来的内容将解读摄影构图中面的表现形式:
不期而至的浓雾,让滇西北高原的秋天一片沉寂。寒风扑面而来,雾气笼罩在香格里拉属都湖的湖面。放眼望去,湖畔各色树叶穿插糅杂,斑驳陆离,傲霜挺立。由于雾中近景清晰,远景模糊,有利于营造空间感和纵深感,而前景的营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照片的成败。因此,雾天拍摄要耐心等待机会,从雾中景物的虚实关系和透视感上来做文章。
照片中的“面”主要是三块,湖畔色彩斑斓的植被、雾气弥漫的水面与阴沉的天空。面和点、线相比是结构要素中较大的形体,要发挥好其作用一定要从整体上考虑。在西方构图学中,面多以衬体的方式出现凯时k66入口登录,不同的面一般用颜色、影调、形状、明暗来做区隔,用以辅助和强化其他要素的存在感。中国的传统构图则认为,面从本质上说仍然是线,是隐藏着的线或者放大了的线。面有方向性,有了方向性才有中国艺术中所需求的“势”,有了“势”才有产生“气韵”的条件。从中西方对点、线、面的不同理解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观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凯时k66入口登录。
照片主要遵循了这种整体观和虚实理论,湖畔色彩斑斓的植被虽是一个面,但在天空和水面灰色调的映衬下,又是两条轮廓线,分别向天空和水面延伸。方向感和延伸感,将观众视线引向了画面深处。植被“实”,天空水面“虚”,通过虚实相间,以虚衬实,以实托虚,来展现东方艺术的气韵与空灵。
整齐划一的麦田和背景蓝天是构图中主要的“面”,它们共同的任务是用绿色和蓝色确立画面生气勃勃和明快流畅的基调。但现场一个不利的情况是,由于缺少前景和中景的衬托,使画面成分较单一。要打破“面”的单一和平板,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摄入天空中的云彩,以此来增加纵深;二是寻找有起伏的田地作为主体,加大画面的立体感,避免“面”的平面化。其最终的目的,在于让静止的画面流动起来,彰显大自然的生命感。
在风光摄影中,面最重要的功能是运用影调、明暗和色彩来确定画面的情绪和基调。在表现形式上,赋予面以立体感、深度感和生命感这“三感”要素,是成功运用面为作品服务的诀窍。
落霞沟位于深谷中凸起的一片山坡处,随着周围山势缓缓倾斜而下。历经多年开垦,一道道环状的梯田形成了优美的曲线,一座绿茵环绕的村寨就位于这重重梯田的正中。在上空云层遮住对面山峦时我开启了快门,并有意识地减少曝光量,加大了对比度,减弱周围其他形体的影调和色彩,目的是让这一块巨大的红色山坡显露在深色背景之前,使红土地这一印象得到鲜明的表达。
照片中的面无疑是这一片红色山坡,它奠定了画面热烈、壮美、质朴的基调,但它并非主体,而是对主体的一种烘托,为的是使所要表现的真正对象——画面正中的田园和村寨更加鲜明突出。村寨为“点”,周围梯田和山坡明暗相间的轮廓边缘是“线”,红色山坡这个“面”除了烘托外,又是一种衬托,是为点和线服务的,即使其面积最大,色彩最鲜艳,也只是陪体,因为观众的视线最终还是落在绿色的村寨上。
村寨代表人的生活,是当之无愧的核心,将其置于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以此表达出人与自然相依相存,但又“以人为本”的中国哲学和艺术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